为什么精心准备的公司名称总是被驳回?
这个问题困扰着80%的创业者。核名看似简单,实则暗藏工商审核的严苛标准。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与实战经验,为你拆解高频驳回原因,提供可落地的避坑方案。
1. 重名陷阱——你以为的创意早已被抢注
工商系统采用“两两查重”规则,例如“云创科技”会被拆解为“云创”“创科”“科技”进行比对。建议选择2-4字的生僻组合(如“鲸未”“珞珈”),避免“鑫”“创”“达”等热门字。
2. 禁用词汇——这些字眼一用就死
3. 行业表述与业务脱节
常见错误:名称含“科技”但经营范围是餐饮。必须参照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选择与主营业务匹配的行业表述,例如“信息技术服务”比笼统的“科技”更精准。
4. 名称结构“四不像”
标准格式:行政区划(可选)+字号+行业+组织形式。例如“上海鲸未科技有限公司”是合规模板,而“科技鲸未上海公司”因顺序混乱会被驳回。
5. 隐形侵权风险
模仿知名品牌(如“拼夕夕”“腾迅”)即使行业不同也可能被判定侵权。建议提前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查询系统筛查。
① 备选名称的黄金法则
② 巧用官方核名工具
③ 时间与策略的博弈
真实案例:某电商公司取名“中国优品”被秒拒,调整为“沪上优品”后3天过审。关键操作:
还在为核名焦虑?
据统计,委托专业机构办理的核名通过率可达90%,远超自主申请的50%!立即获取《2025企业核名避坑手册》,解锁:
(注:本文所述案例均来自公开渠道,核心数据援引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企业登记白皮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