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金山地区办理工商注册、资质审批时,很多创业者选择代办服务图省心,却不知合同条款里藏着“吃钱黑洞”。上个月我刚帮朋友拆解过一份代办合同,发现其中竟有4项未明示的收费项目。今天我们就用真实案例,揭开那些藏在字缝里的收费陷阱。
代办机构常以“全包价”吸引客户,但合同中“基础服务”的定义往往含糊不清。例如某次代理记账签约时,合同中的“基础申报”竟不包含财务报表编制,导致后期每月多付800元。
破解法:要求书面列明基础服务涵盖的审批部门、办理环节、文件类型三要素。
问:合同里明明写了30天办结,为什么要多收钱?
答:这是审批时效陷阱!某食品经营许可证代办案例中,机构故意拖延至第25天,以“避免超期风险”为由收取加急费。
代办合同中最隐蔽的是强制验证条款:
重点注意:“材料不符合要求需重新提交”的条款,可能成为持续收费的借口。曾见某建筑资质代办合同,将“材料完整性解释权”归属代办方,导致客户补交6次材料,额外支付5400元修改费。
关键防御点:约定补交次数上限,明确材料标准依据。
这是新手最易忽略的长期吸血条款:
某创业者办理卫生许可证时,发现代办方收取的政府规费比官网公示多出23%。合同里藏着这句话:“代收费用包含文件整理及递交服务费”。
应对铁律:要求代办方提供收费文件与政府红头文件的对照表。
最狠毒的陷阱藏在合同终止条款:
当你在金山某代办机构签合同时,请随身带支黄色荧光笔,把涉及“解释权”“相关费用”“特殊情况”的条款全部标亮。记住那位被坑过三万六的餐饮老板的忠告:“代办合同里没写的,比写出来的更重要。”下次签约前,不妨先把这份陷阱清单拍在谈判桌上。